无论是庆典、阅兵还是国庆期间的其他各种庆祝活动,都为画家们用艺术表达对祖国的祝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近年来,随着多项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及展览的陆续推出,各地美术创作力量积极响应,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水准上乘的精品力作,其中不乏以国庆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引发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
自从新中国诞生至今,每一个国庆日的喜悦心情都被一代代画家不断地回顾着、记录着。从1952年董希文绘制的《开国大典》,到1961年陈菊仙创作的《祖国颂》,再到2009年唐勇力创作的《新中国诞生》,以及2014年李成民绘制的《开国大典 人民万岁》,这些经典作品忠实反映了历史原貌、借物抒情表达感怀、以西融中坚守传统、探索创新另辟蹊径,为中国的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
其中,《开国大典》是国庆节的永恒话题,更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典内容。这幅油画作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瞬间,成为“开国大典”题材绘画的经典之作。同为参加开国大典的画家,蒋兆和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以截然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新中国成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齐白石在95岁高龄时为庆祝国庆创作的《祖国万岁》,画面并不直接表现国庆期间的庆祝活动和热烈场面,而是以万年青的累累果实表达爱国之情。此外,李可染于1964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创作的《万山红遍》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既有严谨的布局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满目红山,意境非凡。孙滋溪的《天安门前》凝聚了画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记忆,将天安门这张祖国的名片以艺术的形式印刻在人们的心中。
唐勇力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表示:“该作品的创作难点有三:一是已经有一幅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了,面对前辈大家的同题材经典作品很难有所创新。”在勾画草图阶段,他反复研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同题材的各类美术作品,在尝试描绘了几十张布局小草图后,确定了较为清晰的画面构图。
2018年8月,“‘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在北京召开启动动员会。如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所说,即便是同一题材的美术创作,也需要后来者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演绎,这样才能有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去充实、递补并增色国家的文化殿堂。
“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承继20世纪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艺术养分,还需要以真挚诚恳、深入现实生活的态度观照与表现社会,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打动人的力作。”如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所说。
国庆题材的美术创作不仅在艺术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优秀作品通过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祖国的壮丽风貌和伟大成就,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这些作品也为中国的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丰富了国家文化遗产。
国庆题材的美术创作将继续在中华文明历史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艺术篇章和文化贡献。无论是回顾历史,表达情感,还是展示祖国的美丽与伟大,这些作品都在不断地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它们将继续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欢迎读者留下您对国庆题材美术创作的看法和评论,一起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