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信遗嘱”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超过60%的“微信遗嘱”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然而,尽管备受青睐,这种形式并不被法律认可。
“微信遗嘱”是一款由中华遗嘱库于2020年推出的微信小程序,旨在让用户通过简便的方式传递情感和关爱。用户可以在该小程序上选择收件人,并发送3000字以内的留言,还可以上传视频、录音和图片等文件。提交留言后,用户可以选择递送日期和寄送方式,如邮件寄送、快递寄送或宣读仪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微信遗嘱”并不属于民法典规定的遗嘱形式。中华遗嘱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功能仅适用于处理非财产性事务,如传递关爱或个人事务叮嘱,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效力。因此,在真实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魏绍玲指出:“‘微信遗嘱’的形式要件不完备,因此不具有法律效力。符合法定形式要件的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
尽管“微信遗嘱”操作简便,能够满足年轻人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求异心理和情感表达欲,但由于无法确保真实性,它并不能被视为合法有效的遗嘱。
魏绍玲律师进一步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选择符合民法典规定的遗嘱形式,以减少遗嘱无效的法律风险。
“微信遗嘱”一经推出就成为年轻人中的“爆款”,但其无法确保真实性和法律效力,因此在一些专业人士和公众中引发了讨论和争议。有人认为应该探索更加安全可靠的数字化遗嘱形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尽管“微信遗嘱”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但从法律角度来看,它并不具备真实性和法律效力。因此,在制定个人遗嘱时,还是应该选择符合法定形式要求的方式,以确保遗愿得到有效执行。
您对“微信遗嘱”的看法如何?您认为数字化遗嘱应该如何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和想法,与我们一起探讨。同时,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微信遗嘱”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