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在中国食品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以及餐饮业转型和消费变革的重要力量。
受疫情影响,全国多个城市的餐饮堂食阶段性停摆,预制菜成为许多餐饮企业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预制菜是指半成品菜、速食菜、料理包等产品,通过现代科技支撑和消费需求拉动,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方便快捷、高品质食品的需求。然而,由于口感不一、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预制菜行业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赛道。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有6.67万家相关企业。此外,在菜系方面,预制菜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闽粤、江淮、川湘菜系种类增速最快。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预制菜等餐饮消费新模式的出现,既有现代科技支撑,也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是餐饮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必然性,发展前景远大。”
京东食品生鲜事业部、日配食品部预制菜负责人王明晖表示:“从最近几年的销售情况看,预制菜有一些大类增长强劲。从消费者对产品的核心需求切入,打造高品质的差异化商品,无疑是预制菜赢得持续繁荣的关键。”
根据机构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2022年至2026年预制菜行业的增速在20%至30%左右。未来3年至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有望成为下一片万亿元餐饮市场。
专家表示,预制菜产业不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推动和规范预制菜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中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如果业内按照标准实施,将预制菜的每个环节都变成标准环节,对餐饮业走出困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也推动了餐饮业转型和消费变革。预制菜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方便快捷、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并且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宅家吃饭的选择。然而,一些消费者反映预制菜与线下门店所做菜肴的口感口味存在差距。
预制菜产业在中国食品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以及餐饮业转型和消费变革的重要力量。虽然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政策支持和标准化措施,预制菜行业有望持续繁荣,并为餐饮业走出困境提供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