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即将结束,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情怀与百姓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激情澎湃,文旅、餐饮消费回暖,主旋律电影点燃国庆档,各地落实属地防疫政策井然有序。
今年国庆假期,各地推出丰富多样的国庆活动,彰显群众的爱国情怀与“奋进新时代”的期盼。打卡红色地标、探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备受欢迎。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
本地游、周边游成为今年国庆假期的首选。受疫情影响,本地游、周边游仍是广大居民出行首选。数据显示,前往城郊公园、城市周边乡村、城市公园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北京、山东、沈阳等家门口城市公园以及多地举办的后备箱集市,为游客带来颇具烟火气的本地休闲和近程旅游体验。此外,城市户外产业快速发展,露营、骑行、飞盘、徒步等消费不断“破圈”,从小众走向大众。
餐饮业回暖成为国庆假期的亮点。本地消费活力涌动,到店餐饮订单量较“五一”假期增长47%。本地优质供给助推餐饮消费持续升温,大众点评必吃榜的订单量增长119%。商场也迎来了消费者的回归,不少大型购物中心打造集购物、沉浸式体验、特色展览、亲子玩乐等为一体的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今年国庆档共定档7部新片,其中主旋律电影挑起大梁。北京举办1348场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达1222场。脱口秀线下演出市场也更为火热。同时,阅读等精神消费产品也受到欢迎。
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推出的线上活动有效降低了人群聚集,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文旅惠民的覆盖面。
数据显示,假期前5天,到店餐饮订单量较“五一”假期增长47%。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明显活跃,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达3995.6万人次。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商务部持续推进“2022国际消费季”活动,各地也结合本地特色,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
国庆假期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本地游、周边游成为热门选择。餐饮业回暖、电影市场繁荣等也带动了消费的增长。同时,城市户外产业快速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休闲方式。
国庆假期的丰富多彩活动和消费回暖,彰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祖国的热爱。各地的努力推动了文旅惠民政策的落实,为经济复苏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
欢迎读者们分享自己在国庆假期的精彩经历和感受,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和消费产业,共同创造美好未来。